研会动态

Seminar Dynamics

生活权益

当前位置: 首页 研会动态 生活权益 正文

聚焦学校发展,服务同学成长成才:2021-2022学年度第二次校领导接待学生日

更新时间:2021-11-09 19:22:13    点击次数:    作者:武汉大学研究生会

十一月,珞珈秋韵满山,层林尽染。为共话学校建设与发展,持续搭建聚焦学生权益、倾听学生诉求、解决学生困难的平台,进一步改进校园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由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和学生会联合承办的2021-2022学年度第二次校领导接待学生日活动如约而至。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资远老师及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后勤保障部、保卫部、图书馆、信息中心、体育部、校医院、后勤服务集团12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与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40名同学代表齐聚樱顶学生会会议室,面对面沟通,就学生权益和学校发展相关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参加“校领导接待学生日”活动的同学代表一部分是各培养单位常任代表委员,另一部分则由同学线上自主报名、活动方随机邀请的方式招募产生。讨论内容包括学校改革发展、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校园建设等,涉及到学生学习、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不同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热切回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c694e7a2434a50eaddcb26b2f947f70.jpg

5766aa233b3ee44cb30dd1fc69e2e79.jpg

43bfd6d160f58a82d57932ac0cbc3bf.jpg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同学们在现场提问)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

(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

教育教学

同学:研究生毕业标准目前存在学校和学院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具体应参照学校规定标准还是学院规定标准?且有的学科入学时公布的培养计划和毕业标准有所偏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研究生院回复: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依据的是2018年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研究生毕业依据的是入学时制定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等环节。研究生院正在推动修订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今年11月到12月间,各院系的新的培养方案会上报研究生院进行审核,学校审核通过后会发布新的培养方案。同学们对目前专业培养方案中不太明了或认为有瑕疵的部分,欢迎向各培养单位反馈,这将有助于一并吸纳到新的培养方案中,更好服务研究生同学成长成才的需求。

原则上,同一学科在同一年级入学时公布的培养计划需与毕业标准保持一致。以确保培养过程的相对稳定。但不同年级之间由于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可能出现标准不一致的情况。遇到上述问题,同学们可以向研究生院反映,具体的情况研究生院也会和各个培养单位进行沟通,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

同学:研究生开题报告未通过,是否可以允许学生修改后再次申请开题?联合培养过程中,不允许校外导师挂通讯作者。

研究生院回复:开题报告等论文前置环节,学校充分尊重各培养单位的意见。针对同学们希望开题报告未通过,修订后申请再次开题的建议,我们会把同学们的诉求带回研究生院,同时与各培养单位积极沟通,把论文管理的各环节进一步抓实。

对于同学提出的通讯作者问题,我们会带回研究生院和学位处的老师反映,在之后文件制定、标准修订的过程中,进一步考虑联合培养和跨学科培养的实际情况。

同学:部分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不合理。

研究生院回复:专硕和学硕的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安排应有区别。专硕属于应用型硕士,实习实践要求高,尽量研一上安排完成所有课程。学校在新的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会与培养单位积极沟通,努力完善培养制度。

同学:目前研究生第二外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单次上课时间长,学分少,并且只有初级语言班,无法满足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要求。希望完善研究生第二外语课程。

研究生院回复:学校本身非常重视第二外语的学习,已开设日法德俄四门二外,并且本学期将外语专业学生一外的课程也开放给非外语专业同学。外语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提出的将授课时间分散的建议十分合理,学校也会在能力范围内开设更多的课数,努力合理提升二外的学分和学时,抓紧制定解决方案,争取在下学期能实施。

同学:公共数学课程助教的工作量很大,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的劳酬却比往年少,并且少于同期其它课程。希望恢复公共数学研究生助教劳酬。

本科生院回复:研究生助教岗位一共分为A类和B类,A类每周工作量不少于八个学时,B类每周工作量不少于六个学时,相对应的劳酬分别是800元和600元。本学期公共数学核定的助教岗位为80人,但由于不同老师对于课程及助教工作量的要求不同,对于工作量未到达每周8学时的助教,劳酬不能按照每月800元发放。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核实具体情况,在后面助教的培训以及和老师核实工作量的工作中做的更加细致,进一步统一标准。

同学:建议建立为全校同学提供课程直播和录播的平台

本科生院回复:学校目前已经有线上课程直播平台,本学期有2000多门课程在线上可以直播收看,同时有300多门课程在“珞珈在线”上进行混合式教学。学校下一步将继续开设线上课程,考虑将恋爱心理学等很火爆的课程纳入其中,通过线上互动,推动线上教学平台搭建,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

同学: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日常较少;学校缺少统一的社会实践信息获取平台,宣传力度不够。

校团委回复:校团委在智慧珞珈嵌入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其中会发布学生会、研究生会举办的各项活动,包括同学们参与活动的记录、获得的成绩和奖项等。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推进、加强宣传。社会实践活动会通过青春珞珈和第二课堂来发布。对于部分未信息化但属于学校传统品牌活动,由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主导。今后,团委将进一步把上述活动的信息进行整合,让更多同学知晓。

本科生院回复:目前本科生院在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实习实训方面也是用信息化进行管理。但各个系统仍然互相独立,下一步本科生院计划把这些信息都整合到教务系统中,这项工作目前也正在进行中。

公共建设

同学:晚课下课与图书馆闭馆时段,同学们会有非常集中的出行需要,此时车辆密集,双向道路常常铺满,人流朝着一个方位涌去,交通情况复杂。而夜间灯光一般,学校保卫部门与引导人员已经下班,现场较为混乱。此外,部分校园道路存在破损情况,部分地砖松动,下雨天踩到会溅湿。希望能有解决思路。

保卫部回复:计划通过监控关注此时间段的路面情况,如果需要引导,将马上调整。

后勤保障部回复:对于路灯局部不亮和亮度不够的问题,后保部将联系维修办对各个单位进行检查,信息统计结束后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后保部下一步计划在校园内分片区进行智慧路灯建设。此外,学校的很多道路确实由于施工原因,存在破损情况。目前我们有计划地针对各个学部施工不当的道路破损进行维修,预计在十一月份之内全部解决。

李资远副校长:保卫部目前正在推行交通环境整治的“道长制”,在重要的交通道路实施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

同学:枫园食堂到枫园教学楼电线排布杂乱,影响美观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有时受树木植被影响,遇到大风天气,树枝断裂,很可能会导致电线断裂,导致断电,同时甚至危及同学们的人身安全。且部分电线周围,树木生长已经严重影响到电线,建议学校加强对该类树木的修剪。

后勤保障部回复:学校电线的强电是埋入地下的,网络、安防、运营商等在电线杆上的电线多为弱电。平时我们在维修枫园区域宿舍楼的时候,也有整理宿舍楼附近的凌乱的电线。下一步对于更广范围的区域,这需要多个部门联动。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会后我们去实地查看,及时修剪影响电线的树木植被。

研究生会回复:同学们可以把具体的地点反映到研究生会,研究生会统一向学校反映。

同学:升级后的校园网网速仍然无法满足日常需求。

信息中心回复:会后将与同学们及时联系,具体问题信息中心将会在用网高峰时期前往实地调研。

研究生会回复:研究生会为大家提供直接反映权益问题的机制,包括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会后未得到解答的问题可以通过该机制进行反映。

学生会回复:对于此次校接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告知学生会工作人员,我们将集中统一搜集后向学校反映。

同学:共享电动车的使用存在许多问题,如雨雪天无法使用、降速后价格不变、港澳台同学扫码认证难等。

李资远副校长与职能部门组织同学们对校园公共交通建设展开讨论

李资远副校长:上学期末,学校引进了一批共享电动车,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师生们的出行需求。因此学校正在研究校园公共巴士在运行路线的进一步优化、时间进一步的缩短,希望更多地搜集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也将加大对校园公共巴士的投入,让同学免费乘坐,让同学对校园公共巴士有所期盼,愿意乘坐公交交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公共交通的具体环节,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优化校车站点分布,增加同学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从而形成以校园巴士为主、共享电动车为补充的校园交通出行方式,逐步减少自有电动车的拥有量。

后勤保障部回复:学校计划打造一个信息化的公共交通,日常保持21+2辆车维持运转,实现三到五分钟发一辆校车,并且在高峰期根据人流量进行校车的调动和信息化管理。如果校内有重大活动,可以拿手机app预约联系。学校现在正在进行相关信息化测试,年底预计能有校园公共巴士的预约办法。

信息中心回复:港澳台同学扫码认证问题,初步判断有可能是与其绑定银行卡有关。具体情况信息中心将马上与该同学取得联系,会后及时讨论解决方案。

同学:理学楼一楼阶梯教室回音大,后排同学几乎听不到老师上课。

本科生院回复:会后将安排专人对理学楼阶梯教室进行排查。

生活权益

同学:信息学部17舍有时出现红色的水和红色的水垢。每层楼的饮水机只有热水。同时电梯的运行效率不高,并出现过而不停的情况。

后勤保障部回复:红色的水已经上交检测,会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处理。针对每个楼层只有热水,没有常温水的问题,将进一步商讨,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生会回复:关于电梯的联动与算法,研工部联合研究生会已针对信部17、18舍电梯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共搜集900余份问卷,我们将把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反馈,进一步优化电梯的运行。

同学:湖滨研究生新宿舍楼栋公共区域未安装纱窗,走廊无法开窗通风。希望湖滨14舍二楼平台的通道尽快开放,若延迟开放是因为在修建人脸闸机,同学们希望得知修建闸机和开放通道的具体时间。

后勤保障部回复:会后将安排专人到现场实地查看,如公共区域确实需要安装纱窗,将安排工作人员尽快安装。

湖滨14舍二楼平台前期一直在维修,现在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二楼平台具备开放条件,目前正在抓紧制作闸机方案。完成后,二楼平台将开放,届时湖滨2舍同学可以通过二楼平台进入湖滨14舍,电动车也可以停在该平台上。

李资远副校长:湖滨区域快递服务中心四面通道都要打开;消防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各种问题要一并整治。在宿舍建好后,配套设施要按照规划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惬意。

同学:建议工学部16舍本科生、研究生寝室分开断电。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鉴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作息时间不同,学院内部可以先行协调。学院内部协调好后通知相关部门,将尽快进行集中调整。

同学:工学部基础医学院宿舍洗衣机数量少,同时存在越洗越脏、漏水等问题,打电话咨询客服,但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此外,部分宿舍洗澡无花洒,只有水柱。

后勤服务集团回复:洗衣机越洗越脏是洗衣机没有进行及时清洗。及时进行清洗,是洗衣机厂商当时作出的承诺,我们下一步马上整改,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服务商的监管力度。热水和花洒问题,会后将马上跟进解决。

同学:校内用水外包给不同公司后,存在多种不同用水方式,如用校园卡、洗浴卡等。其中的收费存在差异,同时充值过程繁琐,卡是非实名的,因此在丢失后很难找到。

后勤保障部回复:学校的热水开水的充值主要分为两种模式。问题是出在2011、2012年,学校引进的BOT模式。由于四个服务商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不同,下一步后保部将加强监管,学校与四个热水服务商的合同在2022、2023年将先后到期,届时学校将根据协议回收,之后会统一服务模式。

同学:受疫情影响,线上面试逐渐成为主流,学生对可面试场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建议学校提供学生线上面试的场地。

研工部回复:建议同学们线上面试有场地需求时先向各自学院反映,申请学院会议室,学院也有主体办公楼和大小会议室,一般会愿意开放会议室给学生。特殊场景也可以和就业指导中心反映。

在“校领导接待学生日”的最后,副校长李资远再次表达了对参会学生代表积极建言的认可和赞许。他表示,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学校非常关心同学们在学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诉求。本次活动,各职能部门本着对同学们负责的态度,热切回应学生们的问题和期许,彰显了一个学校职工应有的认真态度。而同学们能够立足学生权益和学校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也展现出了武大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李校长饱含热忱地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具体展现在“三个结合”——成才和成人的结合、个人和集体的结合以及当前和未来的结合。他鼓励同学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立鸿鹄之志。

此外,李校长也对各个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提出“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学校是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对于同学们反映的问题,不仅要立即办,马上办,还要办好;第二,坚持从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各类提案。要把会上未发言的同学的提案搜集起来,形成问题清单。有些问题困难一次解决不了,请同学包容,但一次性解决不了,不代表各职能部门能不作为、慢作为,一定要把这些问题圆满解决;第三,坚持顶层谋划,坚持工作的长效机制。希望各职能部门能让同学们在武汉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

最后,李校长鼓励同学们继续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携手共建更美好的武大校园。

针对“校领导接待学生日”活动中因为时间原因未能充分讨论的提案及部分同学提出的具体问题,校研究生会、学生会已统一收集,并交由校团委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校研究生会权益部也将继续跟进上述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并及时反馈最新情况,感谢同学们长期以来对权益工作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

2021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