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会动态

Seminar Dynamics

生活权益

当前位置: 首页 研会动态 生活权益 正文

中国研究生扩招的利与弊—记第73期博士生沙龙

更新时间:2009-12-03 10:28:00    点击次数:    作者:未知

12月2日晚七点,由校党委研工部主办,校研究生会博士生分会承办的第73期博士生沙龙在樱顶数学与统计学院会议室举行。围绕“中国研究生扩招的利与弊”这一主题,来自多个院系的研究生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当晚主办方还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代表。

从2005年的32.49万人到2009年的47.5万人,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国家的扩招政策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当晚与会的研究生对此进行了激烈地讨论。

“大众教育模式”与“精英教育模式”

研究生扩招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大学“精英教育”模式和反映现实需求的“大众教育”模式的矛盾冲突。“当前的研究生扩招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教育普及化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适当缓解紧张的就业压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此外,这种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加快了社会的全面建设。”来自历史学院的李同学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一样,扩招对缓解社会矛盾、排解民众心理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来自计算机学院的谢同学结合古代的科举制度指出,“我们需要这种方式调节社会秩序,稳定教育发展趋势。”

也有同学不同意上述观点。来自法学院的杜同学认为,扩招带来了大量生源,但是在目前学校师资力量、教育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研究生质量的下降。而且,随着研究生的增多,在就业市场也难免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无法满足研究生的就业期望,使投入和产出不平衡。

学术型研究生与实务型研究生

在现阶段的扩招大军中,专业硕士研究生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不禁让人产生学术与实务孰轻孰重的疑惑。来自信息管理学院的龙同学认为,国家设立专业硕士主要是培养实践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解决就业市场的人才供求矛盾。“中国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尚未成型,很多专业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直接深入实践,学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有些导师带二三十个研究生,试想,30个茶杯围绕着一个茶壶,茶壶有能力将他们都灌满水吗?”来自法学院的吴同学用贴切的比喻讲述了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

理性应对扩招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扩招无疑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然而,我们无需过多关注它的利与弊,毕竟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各种制度还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和调整。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要求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是公民素质的提高,扩招的出现也正符合了这一时代发展的需求。

同学们一致认为,硕士生扩招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不要对结果过于苛求,它只是市场供求不平衡的表现,要放远眼光,放宽心态,从自身的专业出发,扎扎实实地学好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坚信“是金子终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