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风云变换,几经回首?九万里蓝图铺展,谁笔勾勒?社会转型,如何治愈政治之痼疾?时代发展,谁人完善顶层之设计?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改革进行了全新谋划。值此之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唐皇凤老师于11月17日晚,在计院104教室,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以“中国政治改革的经验与愿景”为主题的讲座。
一、理性评估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
首先唐老师指出理性的评估要求破除误解并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尽量避免受到“无改革论”“滞后论”“适应论”“超前论”等错误观点的影响。
老师又补充介绍了改革和革命的区别为:改革是在统治者掌控之下应社会需求而做的改良,而革命则常常是自下而上的。因此一个成功的革命者无须是政治巨匠;而一个改革者必须是一流的政治家。
接着分析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基本线索:在80年代召开的十三大中,“党政分开,权力分化”被提出,这触及到了党政关系最核心的领域。后来在90年代则开始边缘化,“职能转变”成为突破口。而在21世纪以后则开始强调协调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不再强调大体制的变化,而是微观治理结构。
对于中国政治改革的历程,可以大致看出,它是一个波浪式起伏的过程,整体是前进的而过程则是曲折反复的,因为只有平稳安全的时期才会有放心大胆的改革。
二、中国政治改革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首先,老师提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达0、6以上,国家就会充满政治动荡,而中国虽超过了警戒线,但整体格局相对平稳。 继而分析一下中国改革的特点,不难发现,中国政治制度的保持不变是国家相对平稳的原因之一,核心的权力结构没有变,变的只是外围,在不断加上好的东西。虽然制度平稳,但是中国社会的结构性改革却是不均衡的,譬如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样虽然有利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型社会的转型,但是却会带来社会越来越分化,整合难度越来越大的问题。
唐老师强调没有权力结构调整的改革不是改革,中国是把政党的权力逐渐分给政府再分给社会和企业等。改革的起点通常为市场化推动的分权化改革,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重要任务所以要追求公平。而利益解放是改革的动力,从个人方面说则要把人从禁锢中解放出来,但是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却又对现实体制冲击带来挑战,例如近日出现的“上访”事件。
对上述经验进行的反思有:改革需要渐进,但是要尽量努力抓住时机,减少矛盾积累,避免“击鼓传花”式地传递问题。而相对于使得两极分化愈加严重的“增量改革”,更需要的是“存量改革”,这样才能触及最根本的问题。最后关于“政治、经济改革何者为先”,传统的“经济为先”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思维,而经济发展会滋生大量利益集团,阻止政治改革,便会导致政治问题到后面越来越难以解决,。
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中央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的实质性决定,营造了一种改革氛围,使改革更具合法性,也方便了对下级监督。回顾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现了基层创新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唐老师也发现民间不缺改革家。再从官员方面来说,他们也有改革的愿望,但却因重重顾虑而未进行。这也再次强调了改革氛围的重要性。
三、重启中国政治改革的历史场景
中国在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改革也进入到了新阶段,中国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众多问题,难免会得“消化不良症”。在当今这样的全球风险社会中,我们面临着严重的信任、认同危机,知识精英、经济精英乃至政治精英都对国家认同度不高,这可以从大量的人才流失中看出。但是,老师也指出,中国不倒的原因不是在于精英爱国,而是因为我们的老百姓!话语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随后,老师通过一系列图表,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等日益增加和“城镇可支配收入”等差距增大的情况,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变革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老师分析了变革时代的基本特征,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冲突加剧,时下热播的一些家庭伦理剧正是反应这些问题的一个窗口。其次再从权威的角度看,在当下“父权衰落”的家庭背景和“知识全面化、网络化”的教育背景下,新一代独生子女缺乏权威观念,而政党对当代青年也难产生影响。当代中国面临的改革困境还包括网络时代下社会公民理性的退化,而又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期望过高,对于国家方面,却又在限制权力和划分权力方面自身矛盾。
总之,在不同群体和阶层之间的社会需求和政治期望日益多样化、并且可能相互冲突的条件下,加强政府的回应性和决策的透明度,拓展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通过理论创新与意识形态调适,缔造一种令人信服的引领国家前进的未来愿景,逐渐明晰其正确而清晰的制度身份,是中国政治改革面临的根本挑战。
四、中国政治改革的未来愿景与路径选择
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提高判断力、治理能力和责任感。老师指出政治学培养的不仅是政治家,更重要的是有担当和民主人格的现代公民。唐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真诚的期盼,呼吁大家要关心政治,关心中国的未来发展,因为政治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政治不应成为外在的力量,而是人可以掌握的力量。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对中国当今制度的许多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多党执政这一话题,唐老师认为长远看中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但任何发展都应该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潮流,无论是外部多元化、内部多元化还是发展党内民主,解决问题就好。
本次讲座中,唐老师多次引用亲身经历,并以史实为据,生动细致而又条理清晰地讲述了改革这一较严肃的话题。讲座结束后许多意犹未尽的同学继续与老师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对此话题的关注显示出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也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理性并深入地看待政治问题,关心国家,展望未来。
责任编辑:郑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