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会动态

Seminar Dynamics

消息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研会动态 消息速递 正文

我们离“航天强国”还有多远

更新时间:2011-12-24 22:25:57    点击次数:    作者:未知

12月23日晚,弘毅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第226期,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楼报告厅举办。鉴于我国航空业的迅速发展和嫦娥二号升天,人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研究生会特意邀请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斐教授,为我们做一次关于“月球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学术讲座,为我们梳理人类的探月之路。

李教授主要从月球科学概论、我国探月计划的科学目标及成果、国外新近探月成果和各国即将开展的探月计划等四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李教授重点介绍了月球有关参数数值,还有月球的内部结构、特性、资源能源等极具专业性的知识。接着李教授还谈到国内外关于月球起源的几大猜想,主要有四种:一是地球分裂说;二是地球俘获说;三是地月同源说;四是大碰撞分裂说,其中第四种猜想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最新假说。

然后李教授逐步向我们分析探测月球的意义何在,老师提出四大优势和意义。一是月球的高位置资源;二是月球的特殊环境资源,三是矿产资源和能源,比如月球有丰富的金属矿资源等;四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地球。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制定了“地平线计划”,对地球及其外部空间进行检测,建立军用火箭燃料库和导弹发射基地。

阿姆斯特朗曾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大步。”李教授以这句名言引出人类的月球探测历程。1958至1976年是第一次探月高潮,主要是在美苏两极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期间。美国先后6次成功实现载人登月,有“阿波罗”系列、“徘徊者”系列、“勘测者”系列等;1989年,由美国总统老布什提出“又快、又好、又省”的重返月球设想,重新掀起第二次探月高潮。1994年发射的“Clementine”月球探测器是最早的一颗成功的探月器;第三次则发生在美、中、日、印等国家,比如2003年欧盟欧洲宇航局发射“SMART—1”探月航天器,2001年日本在种子岛发射“SELENE"探月航天器。

讲完国外的探月航天成果,李教授谈到我国探月计划的科学目标及成果。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和“嫦娥二号”卫星,老师分别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奔月目标及探测任务等相关方面,分析了全月球的重力场分布、月球数字高程模型、月球的地形地貌、测量月球磁场和伽玛射线等。

就各国即将开展的探月计划这一主题,李教授介绍了德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日本、印度、美国等国家。美国2011年发射GRAIL重力回复和内部实验室,这是NASA“发现”计划的一部分。印度探月计划之延续——月船二号预计2013年发射。还有“国际月球探测网”,试图把美国和其他国家发射的月球着陆器组合成一个联合观测网实施科学考察。

最后,李教授谈起关于月球的待解的谜团。比如月球的起源之谜,月球的年龄,月地渐远离——月球每年距远离地球约3.8厘米,月亮的阴影区和月球的玻璃状的表面等问题,这些至今还是人类的未解之谜。

在讲座结束时,李教授引用康斯坦丁·乔尔科夫斯基的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之后,李教授说出令人深思的一番话,希望与同学们共勉:“中国已经迈入航天大国行列,但是要成为航天强国,尚需我们不懈地努力与奋斗!”

(责任编辑:王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