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Announcement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重要通知 正文

曾诚:在樱花盛开的地方—日本千年文学一瞥

更新时间:2014-05-27 22:48:41    点击次数:    作者:武汉大学素质教育讲堂新

“海边来日照,山头樱花开”,波光潋滟的海,樱花遍布的山,交替分明的四季,赋予了日本文学独特的魅力,日本人爱樱花,自然而然地把这感情带进俳句里。

5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日语系曾诚老师做客素质教育讲堂,为我们讲述日本文学,短暂的两个小时,那片樱花国度孕育出的千年文学惊鸿一瞥间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思。

讲座开始,曾诚老师播放了一个日本官方介绍片,随着四季变换,伴着日式古典音乐,樱花、相扑、艺妓、寿司、鲤鱼旗和富士山等等独属日本记忆的画面一一呈现,让我们直观而立体的感受了这个国家的特色文化和民族风貌。

接着,曾诚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互动,了解同学们对于日本文化的印象,在活跃融洽的氛围中进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

一.日本文学的现状

1.太平社会·富裕社会的现实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觉得和平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存在,丧失了为保卫和平而奋斗的思想意识,人们终日处于一种没有紧张感的松弛之中。另一方面,现在的日本生活富裕,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社会和自我生活环境的热切愿望正在减弱。因此,人们关心的是如何享乐。对于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又怎样为此而努力的热情已经消失。

2.非纸本载体的挑战(手机、脸书、博客、网络)

在人们津津乐道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今天,潮流更多的体现在喧嚣的音乐和眩目的舞蹈。其中,信息通信技术把人们包围在虚拟的人际关系的网络中,使人们丧失了原本是通过身体语言、表情、知识和思想联系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对重大社会问题关注的低迷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可如今,像革命的成功、民族的独立之类重大的社会主题已不存在,因而文学的素材和读者的关注点转向了身边琐事和男女之间微小的差异上。更多的文学作品热衷于表现性,而没有对人性的本质及其矛盾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发掘。

4.内向个体的小世界(松弛感)

现在的日本人依旧会思考“我是谁”、“我要怎样”,却不再倾向于往大事件上投射。例如,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新的日语文学——私小说。车谷长吉评价说,私小说的作家们在切乎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上瞻前顾后,为写那些无关痛痒的日常琐事而自鸣得意。

二.现日本文学的特点

1.“自我选择人生”的方式

一种自我疏离的人物开始出现在日语文学作品中。有些作品表现人到中年后,他回首过去,不满自我,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被社会所容纳时,不去奋斗抗争,而是选择自己认可的场所,把自我封闭在小集团中,他们更为平静,而不去激烈地抗争,在以往的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是由国家、地域共同体、家庭决定的,而近代文学的特点是表现人物的自我的意识。

2.“日常生活的微细节”

日本文学是真实的,无论是描写社会风物还是批判人性,每一个日本作家都在往内心走。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读过日本文学的人都会发现,那些文字总是平淡的,你可以说它是缺少大气魄。可它所关注的微小细节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最能打动人心的。在阅读的多少个不经意间,你似乎都能感觉到,那文字像是一双细腻的手,就那么轻轻地,从你的心上抚过。

3.“当下表达·快速传播·转瞬即逝”的小泡泡

网络的无处不在,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人可以随时发送即刻分享,一种当下表达逐渐取代传统文学发表形式。人们不再需要字字揣度、反复修改,再依次经历校稿审批等繁复程序,可这种方便快捷所带来的就是心情泡沫,没有时间的发酵,记录情绪的文字是没有味道的,它们注定了转瞬即逝。

4.日本的与日语的

“日本文学”与“日语文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日本式生活气息,作者侧重描绘的是日本独特的人文风貌,表现日本文化的传统美感,而后者,在内容上不再拘泥,只是用日语来表达属于世界的情感。但二者又有共通点,它们一如既往的关注内心,寻找共有情感。

三.千年的文学者及主要代表作

1.夏目漱石

我走在山路上,一边忖度着。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总而言之,这世间并不宜人。——《草枕》

夏目漱石,被称为“国民大作家”,毕业于东京大学,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当于中国人心中的鲁迅,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集中精力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批判人们的私心,尤其在男女爱情矛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孤独和绝望,表现了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

2.芥川龙之介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罗生门》乃世界性的经典,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1950年经由黑泽明二次创作的同名电影《罗生门》,被誉为惊世之作。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看过的人大都会感叹一句,人性如此这般。

3.川端康成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雪国》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写美的高手,认为美是有力量的,其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开始阶段,他作品的美还只是停留在用华美的语言吸引读者,后来,美深入到内容上,侧重表现日本传统美。《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4.村上春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挪威的森林》

村上的文字表达平简易懂,清丽流畅,他独具韵味的文笔,像泉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着日本语言的魅力。他创造的文学世界,对应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透过他,能看到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生命的伤口。正是这种对应唤起人类内在的共鸣,并持续不断地感动着人们。感动了日本的村上,也感动了中国,并会继续感动今天这个世界上所有认真思考关于生存的人类。

日本文学史上的大家还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例举。曾诚老师特地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他说,在年轻时多读一些文字,留下的记忆会随着人生积累而发酵,也许多年以后才会豁然开朗。

讲座最后是互动环节,当同学们问及日本死亡文化和物哀论,曾诚老师用满满正能量的话语激励我们:青春是向上的,我们要看见事物阳光的一面,樱花飘落固然伤感,可为什么我们不去记下那花朵烂漫似天霞的美丽呢?

附:

讲座录音地址http://pan.baidu.com/s/1kT3b4wB

(责编: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