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Announcement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重要通知 正文

全新视角解读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更新时间:2011-09-20 23:15:00    点击次数:    作者:未知

铜器、古马车、红石玛瑙,这些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的灿烂文明,当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原创吗?在中国巍巍灿烂的文明中,西方舶来品又是如何融入中土文化的呢?9月18日晚,前牛津副校长,学术院学士罗森爵士做客武大第214期弘毅讲堂,举行主题为China and Inner Asian——中国和中北亚: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学术演讲,以全新的视角为广大学生做精彩解读,历史学院张昌平教授协助翻译并深入讲解了罗森教授的演讲内容。

会上,罗森教授从青铜器冶炼、马车制造、红石玛瑙配饰工艺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吸收,以及西方文化对其的影响。首先,她讲到,早期青铜器发现于非洲、西亚、中国等世界不同地方,尽管由于地理原因,出土形状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青铜器并非为我国所独有。而且在将伊拉克和中国出土的青铜器加以比较后发现,两者形状和工艺方面有相当程度的相似,这也成为中西古文化交融吸收的有力佐证。同时,罗森教授做进一步研究后认定,在中国夏商周时代,西方文明主要从新疆、蒙古、西伯利亚三条通道传入中土,从天山到陶寺和二里头发掘的青铜器风格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而且,由于黄河流域并没有如两河流域一样丰富的矿产,中国在吸收西方冶炼青铜技术的同时,以独创的陶瓷做模具,制造出特有的青铜器皿,在技艺上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接着,罗森教授谈到由于中国自身的水土条件并不适合马的驯养,而中国的马车制艺经多方面考证可以认定起源于西伯利亚。在公元前52世纪,马车的引入意味着相关的配套技术:马匹的驯化,养马以及兽医技术;驾车时的御马技术;制作和修理马车的技术;在马车上使用武器的技能。期间,罗森教授举例说明了四马车驾的操纵原理,并对于出土的各类马车形状做对比分析。

最后,罗森教授从宝石配饰方面说到古中国并没有使用红宝石玛瑙的传统,而其制造技术在早期中国非常少见,原材料的引进途径与她之前总结的三条路线也有契合。并且,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因为红宝石和玛瑙的珍稀,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高超的生产技术,掌握着这些舶来品也就意味着对于权力的控制。

张昌平教授会后总结到,在早期的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时期有不同文化交流情形,对于未来,正如罗森教授所提出的,我们应该可以期待更多的文化交流的故事。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到场同学踊跃进行提问,如流行文化、文化冲突与融合等等问题,罗森教授都给予了详细恳切地回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责任编辑 鄢晶 陈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