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历史沉浮。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为中国的共和之路铺就了道路。如今,辛亥百年纪念临近,还原真实辛亥无疑成为世人讨论的热点话题。9月27日晚,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少军教授做客弘毅讲堂第215期学术讲座,为同学们深入解读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
27日晚七点,在武汉大学教四301教室,李少军教授以“辛亥武昌起义百年追思”为主题,为同学们系统地讲授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史,并深入评析了武昌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首先,李少军教授对武昌起义做了严谨的概念阐述。他谈到,武昌起义并非辛亥革命的第一次起事,故现在常说的武昌首义是不准确的。虽然在起义之后,全国的革命出现了新的高潮,使得当时社会状态出现阶段性变化,但严格来说,武昌起义不可称为“敢为天下先”。
接着,李教授对辛亥革命的历程做了简要回顾。从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兴中会到后来的预备立宪、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但结果多终于失败。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推倒了全国革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继而引起了多省革命的全面爆发。在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李教授言语风趣幽默,许多民国杂文轶事随手拈来,即成妙语,让同学们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辛亥革命的思想孕育、革命发展直到后来起义成功的历史进程也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最后,李教授总结了武昌起义率先获胜的原因。他谈到, 19世纪后期,清朝大臣张之洞的开明政策为后来的湖北起事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有利于革命形势向前发展,再加上湖北革命党的发动、组织工作卓有成效,终于在1911年10月,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李教授说:“我们必须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放在合适的历史位置上进行评价。”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点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但他同时也提出,要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辛亥革命,要看到它的局限和不足,这样才能对当时的历史有清醒的认识。
在讲座的结尾,到场同学向李教授提出了如关于纪念辛亥百年是否有政治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精神对于湖北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启发等一系列问题,李教授一一作出了精彩的回答,现场学术氛围浓郁,师生互动交流活跃。
附:李少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史学委会会员,曾任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参与撰著的《鸦片战争史》受到学界广泛好评,另有个人专著《迎来近代剧变的经世学人:魏源与冯桂芬》、《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等。
责任编辑:曹文涛 王炯 鄢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