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武汉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之第九届研究生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决赛在逸夫楼人文馆主厅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由历史学院承办,共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等6支队伍参加本次决赛。此外,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作为特邀队伍也为决赛现场带来精彩展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本届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的主题为“碧血丹心绎忠魂”,大赛一方面旨在通过舞台戏剧表演的形式,帮助研究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历史、感知历史、思辨历史,并在真切的戏剧视听体验中培养爱国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回顾中华民族在争取独立和富强过程中的忠勇义烈,让现场的研究生从英雄人物那里获得“初心”的启迪。大赛的主题“碧血丹心”意在表达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舍己为国的决心、对民族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心、以及奉献人民的忠心。“以碧血映忠心之志,以丹心衬民族之魂。”本次大赛亦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不忘初心开序幕
大学生艺术团声乐团的两位同学献唱一首《不忘初心》揭开了决赛序幕。本次比赛邀请到了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左征军老师,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副书记黄鑫老师,大赛特聘艺术表演指导、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系易栋老师,大赛特聘历史专业指导、历史学院近代史专业副教授姜海龙老师,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义胜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好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秦后国老师,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超老师和历史学院团委书记周翠云老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左征军上台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作为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的特色品牌项目8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历史剧活动的殷殷期待,希望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在发挥历史文化交流平台作用的同时,能够继续不断创新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引导广大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比赛评分由大众评委和专家评委构成。哲学学院刘义胜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后国老师、历史学院刘超老师、艺术学院易栋老师、历史学院姜海龙老师、历史学院周翠云老师、历史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谭文天老师、踪点剧社王亦铖同学和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张继荣同学担任专业评委,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80名同学担任大众评委。


碧血丹心绎忠魂
01
首先上场的是哲学学院代表队。一场精彩的《德吉阿妈》为大家带来岁月的感动:剧情并没有对民族大爱进行泛泛表达,而是从武汉大学藏族教师德吉阿妈的平凡生活入手,叙述她在生活中的无私奉献,默默照顾在校藏族学生的动人往事。聚光灯前唠家常,歌喉唱响“藏族之家”民族情。随着台上演员生动的演绎,一幅幅日常生活的画卷逐渐映入现场观众的眼帘。从无实物表演到摆放桌盘、话家常,从学生的忸怩不安到打开心结、乐观向上,演员们的表演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大巧不工、卓然天成。

02
第二支剧是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代表队带来的《秋瑾》。此剧演绎了清朝末年,以爱国诗人秋瑾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计划革命救国,在革命失败后,秋瑾抵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故事。演员将秋瑾革命救国的侠气、临危不惧的英勇、关爱亲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秋瑾最终选择放弃小爱、成就大爱,以个人牺牲点燃中国人民对革命更热烈的激情。其气质,正如历史中的“竞雄”一名;其情怀,当真称得上“女侠”二字!无论是与同仁会面时指点江山的激昂,还是对簿公堂时的沉着,亦或是即将赴死时的勇毅,都是义气凛然、感人至深。

03
经济与管理学院代表队带来的《身允山河书允卿》,讲述了爱国志士林觉民甘赴大义,投身革命,并留书妻子诉说眷恋的故事。剧中塑造了个人情爱与国家大爱之间的冲突:一边是妻子幼儿,一边是家国大业,林觉民忍痛选择舍身成仁,但又对相伴多年的妻子依依不舍,遗书诀别。剧中觉民妻收到来信时的悲痛、心殇和最后释然的理解,生不逢时的感叹引起观众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虽然《与妻书》闻者无不痛心,但只有争取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才能保护每一个小家!林觉民的故事不是简单的爱恋诉说,更是革命英烈的故事。

04
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的参赛剧目《抉择——共和国之恋》讲述了1958年爱国科学家郭永怀面对美国的阻拦和丰厚条件的诱惑,毅然烧掉研究成果,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最终将生命献给祖国“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演员的表演各具特色,情节精彩纷呈:无论是移民局工作人员威逼利诱与郭永怀正义坚决之间的对立,还是飞机失事前对数据的死死守候,都再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成果虽被燃烧,却烧不尽科学家的真才实学;归国虽受阻拦,却拦不住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郭先生一腔热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05
历史学院代表队带来《最后的演讲》,主要展现了国共内战时期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悼念会上批判国民党政府及其反动统治,呼吁学生相信真理、追求光明,却最终遭国民党特务枪杀的这一历史片段。剧目塑造了闻一多先生不屈的风骨、追求真理的坚定以及对国家的无限热爱。他干犯深险,慷慨讲演,当着昆明学生和中国人民的面,握拳宣誓:“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永远存在!”这声呼喊振聋发聩,激起了学生及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潮,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恐怖行径。慷慨激昂的演讲至今犹在耳边回响。

06
文学院代表队带来的剧目是《再见,素予…再见!》。讲述了大学青年刘和珍反对北洋政府之暴政,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北洋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宣战,最终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悲惨故事。同学们的呼喊振奋人心,反动派的枪声更激起了反抗的斗志,演员们用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呼喊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争取国家民主与富强的愿望!

在评委点评环节,历史学院姜海龙老师从历史专业的角度,对各参赛队伍表演戏剧的历史背景、台词来源选择、史事真实性等方面展开细致点评。艺术学院易栋老师从戏剧表演艺术的角度对每支队伍的舞台呈现、剧本结构、表演节奏和感染力等方面进行精妙点评。两位老师充分肯定了每支队伍对历史情境的把握和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力,对同学们在戏剧设计上的思维多样、表达具象、各有妙思赞许有加。


本次比赛共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最佳演员奖1名、最佳编导奖1名、忠魂奖1名。经过专家评委及大众评委的现场打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以其主题立意深刻、故事构思精巧、演员声情并茂获得一等奖,得到了现场专家、大众评审和观赛研究生的一致认可。文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代表队获得二等奖,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代表队获得三等奖。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的谭登科同学获得最佳演员奖,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的乐三同学还斩获最佳编导奖。华中师范大学晨雨剧社以其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获得本次比赛特设奖项——忠魂奖。






大赛的尾声,大学生艺术团民乐团所带来的音乐快闪节目令在座的评委和观众耳目一新、称赞连连。歌声飘扬,伴着手中国旗挥舞;丝竹管弦,引得现场余音绕梁。在人文馆主厅齐唱63年前的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我的祖国》,既表达了全场人员爱珈爱国的拳拳之心,又表达了莘莘学子为祖国母亲70华诞献上祝福的赤子之心,为第九届研究生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赤胆忠心卫河山
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历经九年的发展,从筚路蓝缕到规模壮大,始终致力于为广大研究生搭建文化创新、史学交流的平台,提供学习党史国史、表达爱国热情的窗口。本次大赛不但首次在人文馆主厅举办,无论是嘉宾规模、评委阵容还是观众数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且精彩纷呈,亮点颇多:部分观众来自参赛学院的党支部,实现了六院研究生党支部的联合共建;先进的技术设备、紧凑的赛程控制、巧妙的环节设计、热烈的现场互动为观赛的研究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听效果,尤其是尾声的快闪节目《我的祖国》,将台上台下的爱国情绪融为一体,实现了“观历史剧,叙爱国情”的大赛目标,使本次大赛在无形中也成为一堂生动活泼的广大研究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思政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才能准确认识中国近代史、党史和新中国史,才能从中获取历史智慧、汲取奋进力量。今日之中国正因历史上的不断奋斗方能富强,明日之中国亦因今日吾辈的持续拼搏而更加繁荣。以史鉴今、继往开来,明创新之迫切、知勤学之必须,方能为祖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方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摄影:刘云松、赵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