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岁月,法苑流芳。2019年11月23日晚7点,武汉大学恢复法科教育四十周年暨法科创建一百一十一周年之“流金岁月——我与武大法科四十年”师生访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大咖云集,模法熠熠生辉,有王峻岩、马俊驹、余劲松、杨松这些从全国各地回珈的巨星,还有周叶中、肖永平这些扎根珞珈山的知名法苑人,大家一起追忆峥嵘,畅叙情谊。聚在珞珈山是王牌军,散在全国是满天星,先生们承厚德博学之志,传法治济世之魂,为广大法苑学子带来了一场兼具学科深度、研学态度、情感温度的盛宴。访谈由法苑学子陈霞睿主持,分为访谈和互动两个部分。
武大法学院的精神与魅力:
王峻岩九十耄耋,满怀感念。王峻岩老师一如他的名字,如岩石般刚劲坚硬。千锤万击出深山,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站起的深深一鞠,微偻的脊背像一条巍峨的山脊。二十五年,三顶帽子,顶着标签进入武大的王老师,是回家的孩子,也是成长的少年。三案成名,纵横经济法,武大留给王老师的是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回家到离家,从武汉大学到海南大学,即使离家再久,内心永是武大法苑人。
马俊驹不惑年华,适遇珞珈。马俊驹老师遇到的武大法学院是百废待兴的,如何建设法苑教师人才队伍是艰巨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面对诸种困境,武大法律系主任、后担任武大法学院院长的马老师提出要衔接新老教师之间的断层、承上启下、以老带新,堵住教师“出走风”。从以创收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到创设条件提升青年教师发展空间,从以优势学科支持后进学科到兼收并蓄解决教师断层问题。多年的努力使得法学院青年教师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97年的卸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武大、武大法学院永远是马老师深情的故乡。
余劲松两点骄傲,四种建议。80年代的突出,90年代的领先,余劲松老师满怀着武大国际法学科建设的自豪与骄傲。一骄于武大国际法背靠周鲠生、韩德培等骨干前辈,有着坚厚的学术基础;二傲于武大坚持三国法作为三科独立,且都纳入核心课程建设。在对新一代青年的美好建议中,余老师也充满了恳诚,寄语武大法学院学子:一要解放思想,以问题为导向,有创新意识,二要博闻广学,遍览经济学、哲学、民商法和法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三要恪于严谨,有根有据亦有注;四要有国际视野,多闻广识。
肖永平摆渡,摆渡,应是渡人、渡心与长情。相遇1988,肖永平老师与武大的初遇,深印着对韩先生的怀念与温情,感怀着老先生对武大的热爱。传承着武大精神的珞珈人,是不畏困难、不惧艰辛的;传承着老一辈先生精神的武大人,秉持着摆渡之心,将没有社会经验的自然人摆渡成法律人,承担着培养学生情商的“渡心”与责任。在肖老师看来,只要能够做到“渡人”与“渡心”,武大法学院下一个四十年华就未来可期。
杨松珞珈现象,暖暖学姐。杨松校友是在场唯一一个女性访谈嘉宾,也是唯一一位并未在武大任教的校友。从辽宁到武汉,从辽大到武大,一千八百公里的距离是她与梦想的距离。博士求学,圆梦珞珈,她以学姐的口吻诉说着在珈求学经历,怀念着聆听过的课程。“学姐”心中的武大是一块圣地,她以悠久的历史,涵养一批批武大学子的学识与品性;以优秀的师资力量,培育着一批批武大学子的智识与人格;以深厚的情怀、代代相传的学风,养育着一批批正直的法律人才。在“学姐”看来,在武大法学院读过书、有武大法学院的血液,是每一位武大法学院学子最自豪与骄傲的事情。
周叶中三动情深,四美精神。长情的三十九年,周叶中老师始终心系武大法学院的建设,并始终以“情”作为自己校友工作的主线。内心的快乐与美好的愿景支持着周老师走过风风雨雨与峥嵘岁月,并将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武大和武大法学院。好久不见的激动之情,校友侃言的感动之情,慷慨解囊的冲动之情,是周老师情深意浓的“甜言蜜语”;家国情怀、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不忘初心是周老师对法苑精神的高度凝练,它砥砺着每一位武大法苑人的前行。
武大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
马俊驹老师作为院长时,传承历任领导之心,重建法学院、重用青年教师;作为教师时,秉持教师园丁之心,培养懂法之本质、执法之正义的法科学子。肖永平老师表示在不同阶段要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研究生阶段执笔筹稿,博士生阶段的C刊发文,升任院长时的尽心工作,卸任后的“国家人”,每一个角色都需要尽心投入。周叶中老师主张面临问题与不如意时,要立足当下与着眼未来做好自己;每日勤于锻炼,拥有健康体魄、旺盛精力;秉持坚忍不拔的意志 、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杨松校友提出的使命与担当,一是要立足脚下、扎根中国,把中国问题放在心里;二是要胸怀世界、眼界开阔;三是要保持卓越,继续发扬武大人的优秀传统。王峻岩老师在遭受苦难、遍体鳞伤后仍励志恢复法学,重视人才培养、提携后辈。他在面对青年人才“要来就来,想走可以走”所体现出的宽大胸襟在当时的环境下独树一帜。余劲松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齐头并进,主张代代都有大师、让武大精神接力传承。武大法学院的今天,离不开老一辈的辛劳与贡献、提携与鼓励。武大精神的传承,既要着眼培养本院学生,又要开放引进人才。
在提问环节,在座校友、同学们从武大法学院的招生、学习生活、期待与嘱托三方面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们亲切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深圳校友会校友就武大法学院本硕博招生比例的考虑因素进行了提问,周叶中老师亲切且幽默的回复道:武大法学院的招生权重,即“小而精的本科生,中坚力量的研究生,中流砥柱的博士生”,他们和众多优秀的老师一起,都成为了“珞珈山的王牌军”。2019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向各位老师询问了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对于“学习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哪个方面”,王峻岩老师告诫同学们,专业要精、爱好要广。并以自己的书法、诗词创作、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多方面全面发展的爱好向同学们阐释,优秀的人生不光只有学业,还应该有丰富的业余爱好。对于“对新兴一代的本科生有什么嘱托”的问题,肖永平老师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是读书,要提高对已有法学书籍的判断和鉴别能力;二是兴趣,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既要培养自己的兴趣,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自己的目标。就法学院青年教师袁康向各位嘉宾提出的关于他们对武大法学院的期待与嘱托,马俊驹老师表达了武大法学院虽然处在全国的顶尖地位,但应积极向更为优秀的学校、学院学习,取长补短,更上一层楼,让武大法学院越来越好!
访谈结束,大家意犹未尽,同学们纷纷涌到台前,向老师们送上象征“吉祥与健康“的万年青。冬日寒风吹不散珞珈学子们心头的火热,珞珈山上王牌军,风流儒雅亦吾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论走到哪里,最好的年华在珞珈,最惦念的依旧是珞珈。
前人可追,后辈可期。值此武汉大学恢复法科教育四十周年之际,领略前辈之风华意气、灼见真知,敬仰前辈之激扬文字、昂越卓识,身为珞珈法苑新一代的学子们,必将以前辈为主,尊之为样,尽竭吾辈之力,砥砺求索。今以前辈为傲,来日定以吾辈为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