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诗词都以美好和纯粹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将诗词的精神气质带入人生,过一种诗意的生活,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理想。武汉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陈泽森便是如此,他在古代文学专业领域钻研诗词,获得了2018年“聂绀弩杯”诗词邀请赛三等奖、首届广东省大学生青春写作大赛优秀奖、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征文比赛一等奖。同时,他也将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让生活丰富而充满美感。
以诗为伴 踏歌而行
陈泽森与诗词的缘分始于儿时观看的古装影视作品,特别是琼瑶剧。很多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涉及到了古诗词的化用,它们对诗词文化的优美和典雅的表达,打动了当时那个单纯青涩的男孩。最令陈泽森印象深刻的当属《还珠格格》,乾隆微服私访,在野外用餐时,紫薇给每道很寡淡的菜肴用古诗起了一个个动听的名字,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瞬间化腐朽为神奇。陈泽森的心灵第一次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被美撞击到的感觉,他立即去把出现这些句子的古诗找出来诵读,从此便走进了这宁静美好的诗词世界,并且一往而深。
与诗词为伴,诗词早已融入了陈泽森的生活,它大大提升了陈泽森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为他提供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陈泽森借用古诗词来感知世界,表现人生,记录生活。观看电影、外出旅行或者消遣光阴,陈泽森都选择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自己的专业可以有用武之地,他甚至还会和朋友们用红楼体对话。诗词对于陈泽森而言是如此重要,或许它已经成为了陈泽森走向世界的钥匙,了解自己内心的途径。
诗词如一盏温暖的明灯,不仅点亮了陈泽森的日常生活,也启发了他人生道路的选择。借由诗词,陈泽森进入到了文学广阔的天地之中。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很多作品都耳熟能详,特别是《红楼梦》,他很羡慕里面的男孩女孩们可以成天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陈泽森听语文老师说起自己上大学读中文系的一些美好往事,心向往之,便毅然决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中文系。读了大学之后,陈泽森读了一本台湾女作家林文月写的散文集《读中文系的人》,被其文字魔力和一个中文人对专业的热忱深深打动,由此萌生了与文学相伴终身的想法,并靠着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坚持,说服了父母,从研究生一直读到了博士,对诗词,对文学的热爱也越来越深。
永怀深情 诗意栖居
诗情画意早已内化为了陈泽森独特的气质,使他能对生活怀着永远的热忱,追求并感知生活中的乐趣和美感。陈泽森爱好广泛,特别是电影,作为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陪伴他度过了童年时期的多数时光。他说,电影就像一个造梦机器,让沉浸其中的我们随着主人公的种种经历,去实现那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与实现的梦想;同时电影也是一幅生民画卷,令我们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百味人生,得以增加生命体验的厚度。随着观影数量的与日俱增和生活阅历的不断增长,陈泽森表示自己渐渐学会了深度思考,有感而发之时便写影评,记录自己那些零碎甚至是不成熟的感想,这可以说是一种成长和升华。
世间唯有文学与美食不可辜负,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关于饮食的描写,而美食本身也蕴含着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陈泽森在“吃”这一点上也有研究颇深,他喜欢的不仅是美食带给人的欢愉,还有美食的文化涵义。所谓“食在广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陈泽森说起“吃”来可谓是滔滔不绝。他推荐了广东的特色美食,比如这里的早茶:虾饺、烧麦、肠粉、凤爪、叉烧包、艇仔粥等,潮汕地区的牛肉火锅,还有蚝烙、春卷、绿豆饼以及各种粿品。他自己也会偶尔下厨,亲手去做那份属于家乡的味道。这份对美食的热爱背后,其实包含了对乡土的眷恋,还有中国文人所特有的闲情逸致。
诗词还赋予了陈泽森一份博采众长、广纳万物的宽广胸襟,他吸收其他文化的底蕴和长处,对日本文化尤其感兴趣。和许多人相同,最先吸引他的是日本的动漫,这是一个可以任意想象的世界。日剧日影生活化的同时又引人深思,平淡的外衣下往往包裹着各种人生哲理的内核。从去过日本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的日本更是增加了他的憧憬。日本是域外汉学较为顶尖的国家,陈泽森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到这个国家去交流访问,为此他还学习了日语。在这当中,陈泽森特别提及了日本的女星新垣结衣,他十分喜欢她灿烂的具有治愈性的笑容,这明亮的笑容也是一种美丽的收获。
诗词有塑造人心的力量,诗性的人挥洒谈笑间气度自显。诗意从何处寻,陈泽森以他的个人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答案。“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理解和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人生自是诗意盎然。
个人简介:陈泽森,广东汕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24K纯吃货,文艺老清新。爱好诗词、电影、绘画、旅行和美食。曾获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征文比赛一等奖,2018年“聂绀弩杯”诗词邀请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