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曾说:“人是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之上。”诗歌无疑具有反观现实、正视自身、慰藉心灵的功用。作为一名多次在国内外诗歌大赛中获奖的选手,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2017级硕士研究生康承佳便是把诗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康承佳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入学以来,她积极参加诗歌征文比赛,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她在2017-2018学年文学院举办的“珞珈山上写芳华”三行诗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获得珞珈诗派2018年度校园诗人奖。但是康承佳的视野不拘于文学院,也不囿于武汉大学,而是望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研究生入学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奖30余项,这不仅证明了她的多产,更说明了她诗作的质量之高。
诗本缘情,以诗筑梦
谈到写诗的缘起,康承佳讲到她青春期写过一些幼稚可爱、零零碎碎的句子。那些青涩年纪里明媚而忧伤且不成熟的具象表达,使她从中学时代便对诗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康承佳来说,诗歌是缓解高中高强度学习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方式;诗歌更是一种出路,一种验证自己存在独特性的方式,是那个年纪与自己对话的方式。那时候写诗就仅仅是写诗,诗歌就已经是目的本身。写诗的过程是平静从容的,专注于回归自我。后来到了大学,康承佳希望自己的诗作所淬炼出的感情也是大家所感同身受的,便尝试着投稿。投稿对她来说是一种契机,外界的反馈给了她更多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也让她有了尝试其它写作风格的机会。
同很多人一样,康承佳也有自己偏爱的诗人。她痴迷于里尔克、博尔赫斯、弗罗斯特,早期还迷恋过特朗斯特罗姆;国内诗人,她迷醉于海子;当代的诗人,她喜欢刘年、康雪。提到海子,康承佳认为他是一个时代的图腾,但还是希望不要把海子放诸神坛,他其实可以回归生命,回归我们,回归到真真切切零零碎碎的日常。 我们每个人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都会打上鲜明的自我烙印,对于康承佳而言,正是怀着这种对诗歌简单纯粹的热爱,她的大学生活才足够饱满和丰盈。
诗养性情,诗中有“珈”
诗歌创作,尤其是当代诗歌创作基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形成了迥然各异、纷繁复杂的风格流派。在康承佳看来,每一首诗歌都以文本说话,都具有自我的情感逻辑与话语系统。康承佳把诗歌概括为“拥有生命真实力度的句子”。她认为诗歌是语言的集结与狂欢,它不承担任何现实目的。诗歌可以是孤独感知、时间意识、死亡思考,也可以是对贫穷苦难的悲悯和反思,亦或是琐碎庸常无聊的日常呈现。只要字字句句都有生命,哪怕不成体系的表达,仅仅只是俳句或截句她都希望可以把它们称作诗歌,因为它们拥有生命本真的样子,关涉生命温度与深度的都是诗!
关于写诗对自己的影响,康承佳认为,写诗让自己以一种笨拙年轻的心态去重新认识世界,以更加平等自由的方式对待世界。写诗也给她留下了与自己相处的空间,让她去面对真实存在的孤独感。把对孤独的思考藉由诗歌输出成句子,这既是对孤独的解答又是诗歌创作本身。在写作诗歌的这几年里,康承佳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群像诗歌一样可爱的人。因为诗歌,她结识了宁夏的乖乖、上海的醒洱、厦门的张勇敢、重庆的左手、西藏的央措、南京的魏欣然、兰州的小贝贝,当然还有珞珈诗派的师兄师姐们。对康承佳来说,珞珈诗派让她真正有了家的归属感,珞珈成了她的精神故乡。诗歌不仅让康承佳的精神世界精彩纷呈,也让她有了现实生活的宝贵收获。因为正是通过诗歌,她把自己的男神“忽悠”成了男朋友:诗人的特质和才情让康承佳在诗词歌赋、人生哲学和锅碗瓢盆等领域游刃有余地对男神浪漫地“胡诌”。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的辉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对诗歌怀有特殊的感情和自豪。现代诗的发展实赖于诗者的创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诗人,康承佳的诗歌实践既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观照,又汇于现代诗歌发展的浪潮之中。读了康承佳的故事,也许我们并没有她这般的才情,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篇,但至少可以像她一样做一个读诗爱诗的可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