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留名凌云志,丹心不改谱新篇。12月8日晚,武汉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之第七届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决赛成功举办。本届历史剧大赛以“青史丹心少年梦”为主题,旨在引导广大研究生缅怀先辈艰苦的奋斗与不朽的功勋,探索先辈逐梦中华振兴的伟大历程,启发同学们心怀梦想、奋勇向前。
决赛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柳咏心老师、艺术学院戏剧戏曲专业易栋老师、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姜海龙老师、历史学院学工办主任徐冶琼老师、艺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史鑫涛、历夏戏剧社社长李旻玮、踪点戏剧社王亦铖担任评委。出席大赛的嘉宾有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洪波老师、历史学院团委书记周翠云老师、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分会主席高仕达以及各兄弟院系研究生会的代表。
决赛共分为历史剧剧目竞演和影视剧配音秀两个环节。在剧目竞演环节中,各参赛队伍在初赛基础上,吸取了评委老师的点评建议,剧目细节更加完善,道具服装更加贴合历史情境,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流畅。首先登场的是哲学学院剧目《曹阿瞒》,通过青年曹操与晚年曹操隔空对话的形式,剖析了曹操矛盾的内心世界;数学与统计学院剧目《毛泽东在北大》,主要讲述在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有抱负的年轻人在北大课堂上和老师就国家命运展开辩论的故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剧目《帝女花》,讲述身兼父母双殁、断臂之痛和兄妹隔阂的长平公主,在家国百姓与血缘亲情的矛盾中,选择放下仇恨,拒绝与兄长一起反清复明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剧目《1919》,讲述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们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的故事,生动展示了爱国女学生们在家国有难之际挺身而出、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形象;文学院剧目《碧血丹青巾帼心》,以巾帼英雄梁红玉与其夫合力抗金,大败金兀术的故事主线,突显了梁红玉大义凛然的巾帼气概;历史学院剧目《烽火》,将视线聚焦于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的一对学生恋人身上,以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为背景,展现了武大学子公而忘私、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经济与管理学院剧目《永远的一二·九》则以1935年流亡北平的东北爱国学生为视角,讲述爱国学生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毅然组织示威游行的故事,展现了青年学生奋力扛起民族救亡图存大旗的风貌。
在第二轮的历史剧配音大比拼环节中,各参赛队伍或饱含深情或诙谐幽默地重现一幕幕经典影视场景。哲学学院带来配音秀《伪装者》,他们别出心裁,女配男声,演绎两大高手对决的激烈场面;数学与统计学院带来河南话版《后宫甄嬛传》,听得观众捧腹大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带来《人民的名义》配音,高度还原的声音赢得全场阵阵掌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以笙箫默》配音掀起人们对校园青涩而又美好爱情的憧憬;文学院的《武林外传》配音带领观众重温过去的欢乐岁月;历史学院带来《一代宗师》,营造出两大高手对决般的紧张气氛;经济与管理学院为《父母爱情》配音,使观众收获了对上一辈人真挚、朴实爱情的感动。
最后,大赛特聘历史专业指导、历史学院姜海龙老师分析了各参赛剧目的史实背景和舞台表现效果,强调好的历史剧应该兼具真实性与生活性,并将观众带入剧中;大赛特聘艺术表演指导、艺术学院易栋老师从舞台呈现、剧本结构、表演节奏和感染力等方面进行点评,建议历史剧在偏重写实呈现的同时,注重立意和结构,使思维更加多样化、表达更具意象化。
经过两轮比赛的激烈角逐,马克思主义学院最终斩获一等奖,历史学院与文学院荣获二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及经济与管理学院获得三等奖。哲学学院将最佳剧本奖及最佳组织奖收入囊中,最佳男女演员奖分别来自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的品牌活动,历史剧创意表演大赛将活泼的艺术形式与严肃的历史思辨相互融合,以校园舞台剧的形式来表现研究生群体对历史的认知和反思,在重现先辈艰苦奋斗历程的同时,启发广大研究生思考历史、把握当下、锐意进取,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