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应武汉大学第四届珞珈史学博士论坛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杨国安教授于武汉大学人文馆三楼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为《明清湘鄂赣交边山区的移民定居与家族构建——以荆溪袁氏坟山墓碑资料为中心的考察》的学术分享。本次讲坛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谢国荣教授主持,第四届珞珈史学博士论坛的全体与会博士及校内外众多研究生到场聆听。

杨国安教授
杨国安教授立足“新史料与新史学”的主题,以明清时期鄂东南地区的族谱、墓碑、祠堂等新资料进行山区移民定居与家族构建的考察。首先,杨教授以鄂东南乡村的村落祠堂和墓碑的照片为背景导入,生动形象地呈现出鄂东南祠堂和墓碑的现状。其次,杨教授介绍了墓碑的形制内容以及石碑所呈现的关于家族世系的新史料。之后,杨教授通过“三门八方”清晰地阐释了荆溪袁氏的移民定居与世系延伸,并通过早期世系的层累构建探讨家族世系的内在变化。对照墓碑与族谱编纂的关系,从“引碑入谱”到“碑谱互证”,杨教授认为“笔记不如石记”。最后,杨教授指出,作为史源的墓志碑铭,具有宗族与风水象征的祭祀仪式,对家族文化考察具有重要意义的坟墓等相关问题,都值得深入考察和研究。

讲坛现场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杨国安教授对墓祭与祠祭的地域分化现象,“接太公”仪式的具体形式,新资料与历史考证的关系等问题做了严谨细致的回答。经过杨教授精彩的讲解,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对新史料和新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杨国安教授的学术分享为武汉大学第四届珞珈史学博士论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交流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