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Faculty Style

研途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研途榜样 正文

【文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宁来我院讲学

更新时间:2016-11-15 13:57:44    点击次数:    作者:文/图 张楠

11月14日晚上7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宁老师来到文学院五楼多功能报告厅为我院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韩柳之争的文学与思想史意义”的学术报告。文学院副院长于亭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刘宁老师先从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和莲池书院说起。她指出,莲池书院是清代桐城古文在北方的重镇,莲池书院后来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是与其重视古文传统有很大关系的。刘老师用身边的例子论证了古文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此次报告的主题。

11.jpg

(刘宁研究员)

针对历史上对韩愈和柳宗元的不同评价,刘宁老师认为,我们不应当一味地扬柳抑韩或者扬韩抑柳,而是应当仔细体味两人学术旨趣上的差异,了解两人各自思想的丰富性。

刘宁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韩愈和柳宗元的差异。首先是二人对古文意义的认识上存在差异。韩愈认为初学者需要先沉浸在如三代两汉之文一类的美好典范中,慢慢体味其各种滋味,才能甄别出其中道义的正伪和精粗,最终才能将其充盈于心,成就一个人的素养。柳宗元则不然,他主张学习应该先对各类文本进行辨别和甄选,择其优而学之,是一个理性化程度非常高的学者,具有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其次,二人对待师道也有不同的认识。刘宁老师从韩愈的名篇《师说》说起,为我们解读了文章中所蕴含的“尊士”与“士之自尊”的双重主题,进一步丰富了韩愈的师道内涵。和韩愈的好为人师相反,柳宗元则力避师生与门派的掺杂,其友朋之间的交往,多论理深入。最后,韩柳二人在取法前代艺术上有不同的方式。刘宁老师指出,韩愈常能深得前代作者之家法,在“师其人”的过程中入而能出、自成面目,其文章常可见出前代作家个性化风格与表现手法的影响。柳宗元则更善于把握前代文章长期形成的艺术传统,究明文理。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的创造,其作品虽广泛继承前代的艺术成就,却难以鲜明地看到前代作家个性化的影响印记。

刘宁老师认为,从韩柳之争中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是两人究竟孰优孰劣,而是其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正如于亭教授所说:“了解过程比得出结论更有意义。”刘宁老师的报告启发我们,要学会“沉浸、涵泳、体味”,在体味当中读书,这才是中文系学子应有的气质。

(文/图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