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7时,由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承办,两院研究生会、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协办的武汉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之“我做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模拟大赛初赛在教三002和204教室如期举行。
经过长达一周的轰炸式宣传,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不同学部、不同专业的400余份报名表,报名选手涵盖各个学部。初赛采取笔试(闭卷)的形式,全方位地考察了参赛选手的基本外交知识与外交素养。尽管室外风云突变、天气转寒,但初赛现场氛围严肃而紧张,选手们在考场上展现才华,比拼才智。最终经过激烈的初赛,共有20位选手成功挺入复赛。
11月17日晚6:30,在武汉大学标本馆会议室进行了一场“外交官”们的博弈,武汉大学“我做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复赛在此举行。参赛选手来自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张愿老师、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徐广淼博士、国际问题研究院袁方值博士担任复赛评委。
根据规则,本次复赛的20名选手按顺序分成4个小组,抽签选择命题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都有10分钟自由准备时间,准备完毕后他们将按组依次进行陈述与答辩。
在略带紧张的氛围下,第一组选手登场了,他们抽到的题目与中日关系有关,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依次论述了自己的观点,观点有理有据,叙述有条不紊。来自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研究生黄钰雯在比赛结束后被问及对自己小组的表现是否满意时,她认为自己所在的小组配合还是很默契的,她说“我们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来自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临场发挥。”的确,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校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和未来外交官的翩翩风度。
第二组的表演方式颇具创意,他们抽到的题目与当今颇具争议的乌克兰局势有关,他们选择通过模拟主席、总理、外交官等人物来进行讨论来表达他们的看法。第三组同样采取了别具一格的表演方式,他们采用“新闻访谈”的模式来论述观点,一男生作为主持来引出由同学扮演的各学院专家对于中国与东盟的发展关系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组中来自法学院的唐瑞同学在比赛中被问到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问题,而他本人也会越南语。在交谈中他向记者介绍了很多关于越南的文化,还继续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看法,甚至与身边的来自电信学院的王睿同学就越南与中国领土争端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而进行了辩论。他们虽然不是学外交专业的学生,但他们对于外交和时政发面的热爱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弱。
第四组只有4人,他们自成为一档电视节目——《锵锵四人行》的主持人,在“这档节目”中他们讨论了有关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话题。他们的用语较为专业,较少口语化,整个过程都显得十分轻松有趣。
随着第四组选手答辩完毕,本次“我做外交官”复赛也顺利结束。整体来看,参加这次复赛的选手有好几位是来自外交专业的同学。其中,来自政治与共管理学院外交学专业的郑文婷说到:“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外交学的同学不参加这次比赛的话,那外交人的尊严何在?外交人就要有外交人的自信。”为了此次比赛,她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很早就下载了比赛的题库,“既然参加了就要全力以赴的准备,希望能够在比赛中展示我们作为一名外交人的风采。”
有人曾这样说过: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的确,在外交舞台上,一位外交官要潇洒自如的在各国穿梭往返,他要思维敏捷,他要视野开阔,他要有强大的交流能力。外交官这样一个庄重严谨的职业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本次“我做外交官”比赛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成为一名“外交官”不再是仰望与遥想,而是每个热爱时政热爱外交的同学都可以亲身参与的现实,这像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梦想照进现实。不仅如此,这个看似高大上的比赛也让热爱时政和外交的同学们找到了组织,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亦师亦友,他们针对时政热点分享彼此的见解观点,他们交流讨论针砭时弊,向着他们“外交官”的梦想不断努力。
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这只是模拟外交官的比赛,可能和真正的外交官还差得有些远,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同学正朝着他们的梦想努力,他们不惧怕失败与挑战,秉持着“外交人就是要有外交人的自信”勇敢向前;还有更多的同学会因为参加这次比赛从此爱上时政,开始更多的关注国际时政热点,拓宽他们的视野。有了这些,这次比赛的目的已经达到,所有的参与者都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满满的收获了。本次“我做外交官”大赛的决赛将会于11月23日晚进行,让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觉思宇、陈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