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做客我院,作了一场题为《朱光潜与鲁迅——陶潜是否可能“静穆”》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涂险峰主持,来自外文系、国学院、文学院的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刘东教授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史家李泽厚的学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比较文学与国际汉学。这次讲座主要讲述关于陶潜诗歌是否“静穆”问题上朱光潜与鲁迅的一场争论,以及在这一争论中体现的中西话语论争实质。首先,刘东教授讲述了这场论争,朱光潜从美学阐释陶潜的静穆,鲁迅则从陶潜的咏史诗中解读其美学风格是“金刚怒目”式的。但是由于鲁迅的突然谢世,之后又在政治运动中被尊为新圣人,使得这次学术论争没有得到正常的对话,朱光潜也没能为自己辩解,致使到现在学术界在这次论争上仍然盲目偏袒鲁迅。然后,刘东教授详细解剖了论争双方的学术背景。刘东教授认为,鲁迅认为陶潜“金刚怒目”是受到西方尼采酒神精神的影响,符合他为社会抗争的美学风格。而朱光潜是从希腊诗学中得出静穆的理念来阐释陶潜。但是朱光潜最推崇的西方哲学家也是尼采,造成朱光潜和鲁迅分歧的主要是朱光潜推崇早期继承希腊审美风格的尼采,而鲁迅推崇的是后期摩罗诗力的尼采。接着,刘东教授推进观点,认为其实全部历史都是全球史。因为鲁迅和朱光潜都是用西方美学来阐释陶潜。鲁迅借论争推行尼采的“金刚怒目”来号召人们为社会抗争;朱光潜则是推广希腊式的美学理想,试图以人生审美化来解决中国人心不古的问题。最后,刘东教授认为,鲁迅列举的陶潜“金刚怒目”之诗都是咏史诗,而咏史诗是把主体立场“内模仿”到历史场景中去的一种题材,并不能代表诗人的美学风格。所以刘东教授得出结论,在这场论争中,鲁迅是故意夸大陶潜诗歌的部分特征,金刚怒目并不能作为陶潜的主要美学风格。
讲座结束后,刘东教授对在座学生的积极提问做了精彩回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涂险峰院长总结说,刘东教授讲座渊博的诠释,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对我们开展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