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下午14点,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博士生分会第六期博硕沙龙在法学院120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沙龙的主题为“对话审稿专家——听资深学者谈法学论文的选题及结构编排”,主讲嘉宾有: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前总编辑、《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法学家》副主编张新宝老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副总编辑,人民网新媒体智库负责人刘鹏飞老师;《法学评论》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前红老师;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江国华老师;《武大国际法评论》副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老师,本次沙龙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老师、江国华老师联席主持。
《法学评论》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秦前红老师
会议伊始,秦前红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沙龙主题,隆重介绍了与会各位嘉宾,对他们的参与及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新宝老师
张新宝老师围绕“通向法学C刊发表的方法与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首先,点明了论文选题的立足点和基本命题,即立足和服务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实践。其次,强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重要性和问题专一的必要性,一篇文章只研究一个问题,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展开。再次,阐释了选题的基本定位,理清了立法论、解释论和基础理论在选题方面的关系。进而介绍了选题的“大”与“小”、“立”与“驳”在不同类型论文选题中的运用,文章要量体裁衣,多以“立”论为主。最后,着重讲解了论文标题命名的方法。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副总编辑 刘鹏飞老师
刘鹏飞老师的分享主题是“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素养与规范写作”。他指出了提升媒介素养和专业视野对法学论文选题与写作的重要作用,选题可以源自舆情;介绍了论文的结构编排和逻辑要点,如起、承、转、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补充问题、预测问题;剖析了资料来源的甄别和查证,杜绝武断地直接引用互联网文献;强调了写作境界的关键作用。其中,详细介绍了选题的数个决定点,即探前沿、扣热点、论点新、论据新、论证新、小切口、深挖掘,增强了同学们对选题和结构编排的理解。
《武大国际法评论》副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辉老师
张辉老师以“外文期刊上发文的选题要点”为主题进行了讲解。首先,他从评审过程的角度阐明了外文期刊中稿件反馈意见的普遍性,对论文完善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提出了外刊发文的可行性,鼓励同学们投稿外刊。其次,他从中外差异的角度指出了选题必须具有创新性,强调了国际学界的关注点在外刊投稿中的重要作用,为同学们投稿外刊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增强了信心。
现场提问的同学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主讲嘉宾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主要包括“新颖性与稳重性在论文选题中的抉择”、“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区别”、“外刊中修改意见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方式”、“日本北海道大学民法博士论文选题的建议”等。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江国华老师
最后,主持人江国华老师对与会嘉宾和现场观众表达了感谢,并从三个方面对本期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一是在某些情况下副标题具有存在的必要,利于充分体现文章的角度、方法;二是要用朴素、简洁而又抽象的话语概括标题,扩展论文写作的思维;三是法学论文的写作要跟相关学科结合,提升文章的意境、文采和深度。
远程参会观众
本期沙龙活动因疫情防控的原因,采取了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线上得到了不同院校,甚至海外院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本次活动,采取与审稿专家“面对面”就论文选题及开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串联起学术研究中的“点”与“面”,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法科学子对学术论文选题的把握、论文结构的编排能力,同时也开拓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学术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文字:卫凯博
图片:丁雅倩、何佳钰、卫凯博
审稿:刘钰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