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Faculty Style

研途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研途榜样 正文

【文院】文献与问题:中国新诗史课程研讨会顺利召开

更新时间:2021-01-07 22:12:40    点击次数:    作者:廖荷映 刘宇欣

2021年1月4日18:00到21:30,在任课老师方长安教授的指导下,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于文学院振华楼215室召开了中国新诗史课程的主题研讨会。

研讨会以“文献与问题”为主题,同学们从“新诗发生的历史纵横”、“隐失与遮蔽的新诗视角”、“新诗的大众化与个性化”三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以一评一议的方式进行,在每一大组的发言、评议结束后,方长安老师都给予了针对性的批评指导。

图片1.jpg

第一组 新诗发生的文学场纵横

本组的讨论从纵横两个维度分析新诗发生的时空语境,通过追溯新诗发生的晚清文学背景和世界文化潮流,辨析新诗编选原则的发展与变化。

1.“启蒙期”诗歌发展场域还原——以新诗选集中的序跋为分析对象

(主讲人:刘紫馨,评议人:李文燕)

图片2.png

2.早期诗论翻译与创建——以《乐群》和陈勺水为例

(主讲人:王宇辰,评议人:赵凌)

图片3.png

3.“死与变”——谈《十四行集》对里尔克的接受与超越

(主讲人:赵叶,评议人:张戈)

图片4.png

4.新诗的发生:晚清诗歌中的文化想象

(主讲人:丁晔,评议人:李睿智)

图片5.png

5.创造性叛逆:外国诗歌译介与中国新诗理论建构——以叶芝为例

(主讲人:郑文哲,评议人:佟伯明)

图片6.png

第一组的分享结束后,因为本组的讨论从新诗与外国诗歌的关系这个角度切入,方老师一方面对大家从不同角度解释新诗的发生的尝试给予了肯定,一方面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方老师认为,谈论新诗接受问题,应当论证清楚新诗如何接受、在哪些层面上接受外国诗歌以及新诗如何转化以及如何超越外国诗歌,但是同学们这方面的论述只是点到为止,还是不够深入。同时,方老师希望大家在之后回顾研讨会内容的时候,能够更充分地从纷繁复杂的史料里提取有效信息,将研究点放到更具体的对象上来。

图片7.jpg

第二组 隐失与遮蔽的新诗视角

本组的同学关注到了新诗研究中常被忽略的角度,试图通过女性文学、边缘诗人与诗作、经济生活等角度还原新诗发生的复杂面貌,拓宽新诗研究的视野。

6.“作诗的原不该生下”——试论诗人朱湘之死背后的丰富意味

(主讲人:林巧,评议人:张琪)

图片8.png

7.《新时代》月刊与20世纪30年代女性诗人的创作

(主讲人:丁琳,评议人:刘宇欣)

图片9.png

8.寂寞的血肉:谈一个被遗忘的诗人马文珍

(主讲人:廖荷映,评议人:苑博)

图片10.png

9.郭沫若《女神》的读法问题——从《清华文艺》·《评< 女神>》说起

(主讲人:刘朋朋,评议人:汤继委)

图片11.png

10.李金发诗集出版、传播、定价与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萌芽

——由《小说世界》、《民众文学》期刊广告引发的思考

(主讲人:张佳滢,评议人:汤思思)

图片12.png

在对第二大组同学的点评中,方老师指出,一个研讨会选题的价值可以从两个层次考量——学术训练的价值和学术价值。学术训练价值更多的是从锻炼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出发,而我们研讨会的选题更需要追求学术价值。从这两个层次出发,方老师高度肯定了第二组讨论的学术价值,认为本组同学能够找到一个少有人论述且有研究意义的文学现象,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如何谈论、叙述中国新诗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此外,老师还表达了对在场所有同学的期望:“作为新一代的学术研究者,我们应该有自己谈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谈论中国新诗的路径和话语方式,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朝着这方面努力。”

图片13.jpg

第三组 新诗的大众化与个性化

本组的讨论围绕新诗如何破壁、如何获得更广大的读者群,新诗人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彰显自我的个性、如何在共性与个性中保持张力的平衡中展开。

11.中国诗歌会的大众化理论——以《新诗歌》为阵地

(主讲人:张玉琦,评议人:李金悦)

图片14.png

12.1930年代初期关于普罗诗歌的批评及其意图——以《当代文艺》为中心

(主讲人:李佳涵,评议人:陈群)

图片15.png

13.时代的话语和个性的表达——在抗战文艺大众化的潮流下看艾青的创作理念

(主讲人:赵紫梅,评议人:卢倩)

图片16.png

方老师认为第三组的选题都比较具体,能够关注到新诗的大众化问题这样一个新诗发展内部至关重要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敏感度。同时,方老师为本组同学提供了更具体的提示——诗歌大众化本身就是新诗发生时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仅发生在30年代,还在40年代持续发酵,甚至白话新诗的产生就是希望诗歌走向大众,能够参与到大众文化的建设中去。由此,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围绕大众化的问题,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思考。

最后,针对部分小组严重超时的现象,方老师就控制时间的问题给同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应该避免念稿,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更准确地提炼自己的观点,重点说明研究思路即可,让在场的同学们获益匪浅。

图片17.jpg

图片18.jpg

至此,中国新诗史论课程主题研讨会“文献与问题”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