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Faculty Style

研途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研途榜样 正文

【政管】教学一线丨 吕普生:我们的课堂,在希望的田野上

更新时间:2020-04-06 10:03:58    点击次数:    作者:政管研会

湘南粤北地界,在岭南山区,山清水秀、湖塘众多,是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产地。农历二三月间,初春时节,正值油菜花开,一片片新绿托起明黄地毯,一阵阵春风吹皱金色花海,啁啾鸟鸣,蝶舞蜂飞,赏一幅乡村图景,哼一曲田园小调,正是农忙好时节。“停教不停学。”为了给同学们更好的网络课程体验,减少由于网络阻隔带来的空间疏离感,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吕普生老师把第二周的《当代西方政治学说》课堂选址就设立在了这一片田园美景之中。

吕老师说,为了保证在线教学效果,他提前几天去实地踩点。当时踩点之后,发现常规凳子略矮,自己会挡住背后的视野。为了不影响课堂直播效果,需要一张高于常规桌子的长腿书桌,于是自制了全新的教学设备——“高脚讲台”。

1.jpg

(吕普生老师的“高脚讲台”)

谈及户外移动教学,吕普生老师说:“之所以采取田间移动课堂的在线教学形式,是为了避免单调的授课背景,让自己和同学们都有更好的在线教学体验。经过实践,授课地点和背景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在移动式田野教学课堂中讲述政治思潮和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也希望向同学们传递一种脚踏实地、胸怀社稷的治学精神,让同学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民生,贴近自然和人文,激发学术探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我还希望通过变换上课地点和介绍周边的人文背景,展现湘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居住样态和人文景观,让同学们跟随地点的变化更贴切地了解湘南农村风貌。”

吕普生老师还进一步强调:“改变授课地点和视频背景,毕竟只是形式变化,我们的授课还是要更加强调实质的教学内容。除了更新讲义内容、修改和充实PPT之外,我还要求同学们阅读经典著作,撰写读书体会或读书报告,督促同学们真正潜下心去学习。我主讲的这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包括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福山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等等。本周在讲述自由主义发展历程的时候,还要求同学们用泛读方法阅读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第三周提交一篇读书体会。对于有余力和兴趣的同学,鼓励他们进一步精读。我希望通过这些平时阅读和积累,弥补不能面对面研讨交流的缺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后续教学地点的安排,吕老师初步考虑从自然风景转向人文景观,从宏观图景转向微观景致,并在二者之间进行适当的切换。下面这张在宗族门楼前面踩点的照片,就是吕老师为第三周课堂挑选授课场景的候选方案之一。

就像向日葵曾给予画家梵高逆境中找寻阳光的力量一样,课堂背景里的油菜花,也给予了网络另一端同学们在疫情中汲取知识的力量,因为它蕴含着春天的希望,更蕴含着一位大学老师对同学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