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对李泉老师而言并不陌生,从2006年开始就尝试过不同方式,包括多地远程实时直播课堂、完全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模式。从教学效果而言,李泉老师认为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多种教学法的效果。因此收到学校通知后,便按照混合模式开始完善课程设计。由于目前李泉老师人在美国,授课和与同学们交流的一个最大障碍是时差问题,虽然尽可能想办法克服了,但是在跨时区线上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他在此记录下一些自己的准备过程和解决思路,与天南海北、克服各种困难教学的各位同事交流共勉。

(李泉老师线上教学计划)
根据以往经验,通过网上直播复制实地课堂的互动效果难度非常大,网络拥堵掉线也会打乱授课节奏。所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李泉老师把教师讲解的部分设计成PPT录播,根据每周的教学进度提前录制好PPT的音频讲解资料。录制过程中力求在保持连贯性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每一页平均两分钟左右的讲解时长,这样每一章的讲解总时长都争取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避免学生收听疲劳。PPT发布之后,对学生的要求是依据PPT的内容看书自学。作为补充,李泉老师把线上讨论、答疑和测试的环节放在了每一周的周末。一是避免和学生其它的晚间课程冲突,另外也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顺利开展线上教学。此外根据每一章的核心内容,还添加了可供互动讨论的话题,计划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丰富线上气氛。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李泉老师在课程中还添加了课后作业、课后测试以及课堂报告环节,由学生在完成课本学习之后在截止时间之前自行选择完成。为了完善这门课的实效性,在课外资料部分补充上传了和危机管理相关的最新新闻报道和视频,供学生下载阅读观看,同时也为线上讨论提供了素材。

(公共危机管理线上教学)
作为补充,按照学院要求,这门课也由学习委员建立了QQ群。从第一周的教学实践来看,非常有必要。课堂设置有直播和录屏+第三方直播两种功能。由于第一次线上讨论环节因为个别同学的电脑设置和网路问题,一直没有办法参与直播。所以切换成通过QQ共享课堂派屏幕的方式。整个过程同学们收听、收看都很流畅,可以按照进度顺利完成在课堂派上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微信答题。不足之处在于同学们的反馈只能通过书面方式进行,无法进行语音互动。另外因为调整和切换网络连接,讲解互动试题花的时间多了些,没有能够互动讨论预先公布的每一章的讨论话题。
在第二周的课堂中,教学互动仍然主要是通过QQ分享屏幕加课堂派录屏的模式。同时还实验了针对讨论话题由同学们直接以弹幕的方式来回答,发现可以利用课堂派的词云功能来对大家的发言进行快速归纳,效果还比较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保持。同时,课堂派提供有提问和抢答功能,老师既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以随机提问,还可以规定一个问题由几位同学抢答,这个功能正在进一步开发使用中。
从第一、二周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课堂派的直播和QQ的分屏功能都无法做到语音及时互动,同学们根据其他课程的经验推荐腾讯会议。因此从第三周开始李泉老师考虑将线上讨论部分分为两段。第一段以互动试题和重点讲解PPT为主,采用课堂派录屏加QQ分屏的方式。第二段以话题讨论为主,围绕预先上传的话题和视频展开,此段采用课堂派录屏加腾讯会议的方式,同时利用课堂派的提问和抢答功能做到同学们既可以主动发言,也可以抢答和被点名回答问题。之所以两阶段都包含课堂派是因为QQ和腾讯会议目前无法有效率地记录同学们的讨论参与程度,而课堂派对弹幕发言、提问和抢答都可以实时记录,而且老师还可以通过奖励星星的方式来更多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总体而言,李泉老师认为,经过两周多的调试,目前的教学效果与最初线上课程设计的预期还是有差距。互动性与授课节奏依然是调整的难点。好在同学们都很配合、支持和包容,对结合实际案例的课程内容也很感兴趣,给了李泉老师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支持和动力。李泉老师也希望经过不断的调整之后,教学效果在今后几周中能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