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Faculty Style

研途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风采 研途榜样 正文

【法学院】抗“疫”青榜样——学大汉 武立国 铁肩担道义

更新时间:2020-03-24 15:02:35    点击次数:    作者: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

学大汉 武立国 铁肩担道义

庚子年伊始,2020年的春节没有了往年的喧嚣,空空荡荡的大街小巷,一个民族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紧张、恐惧笼罩,不安、焦虑弥漫,却都被一点点温情消散。这些温情许多都来源于抗击疫情中的志愿者,他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参与疫情防控,法学院2019级法律(非法学)硕士2班的团支部书记乌日罕便是其中一员。

微信图片_20200324145559.jpg

作为同学中为数不多的非典亲历者,自“新冠肺炎”尚被称为“不明原因肺炎”时,乌日罕就预感到病毒扩散的速度可能远远超越想象。因而,回家后乌日罕每天都关注着武汉的情况,直至1月23日武汉封城。盯着荧屏上不断增长的数据,难过、焦虑,但乌日罕知道这毫无意义。于任何一场战争而言,物资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本科毕业后每年都保持着捐助习惯的她,第一时间为武汉捐了款。在得知本科好友有亲属在武汉当地的医院工作,以及他们的工作细节后,乌日罕了解到冲锋一线的白衣战士在承受着多大的风险,而多一套防护服便是多一份生命的保障,于是她与好友一道捐了防护服。星星之火何其微弱,迫在眉睫之际,若成燎原之势,只能以“量”取胜。

微信图片_20200324145611.jpg

说起家乡,为保证这个医疗条件薄弱的边陲小镇健康、平安,防疫人员们承担着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在防控级别陡然提高的那几天,乌日罕在跑步时发现傍晚最冷的时候一线防疫人员还在坚持检查出入车辆,细致地测量每个人的体温,能供休息的只有摆在路边的几张凳子。亲眼看到了这份不易之后,乌日罕与对接的当地企业一道,积极组织动员工作人员们进行捐款,不到半日筹得捐款2800多元。拿着这笔由爱心汇聚而成的捐款,她去到超市采购了一线防疫人员最需要的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令人欣慰的是,采购物资的不止他们,还有其他关心抗疫工作的人们也在自发地送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温暖。她们汇总了这批物资和其后采买的棉大衣,一起送到了防控压力最大的乌兰浩特西收费站检疫关卡处。风再大,这些温情,也足以御寒。小小的检疫处,一线干警们指挥车辆保持秩序,防疫人员们手持体温枪逐个测量,登记人员耐心记录出入信息,忙碌却井然有序。天再冻,这份坚守,也足以暖心。

微信图片_20200324145621.jpg

乌日罕同学说,虽然这些志愿活动和零下20多度却全天候地坚守在一线相比微不足道,但只要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再大的困难都会被克服。当看着新闻里一个个患者康复、一个个方舱医院关闭、一个个省份实现“清零”时,他认为再困难也是值得的。秉承热心助人的家风,乌日罕很高兴自己可以为这次抗疫行动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他说,这不仅是光荣,更是责任。武汉处于疫情中心,武大学子更要展现学子担当。

微信图片_20200324145627.jpg

风霜雨雪途,弦歌不辍

困苦忧患时,奋发图强

壮哉!学大汉,武立国,铁肩担道义

自强魂,弘毅气,豪情兮一何滔滔!

珞珈苍苍,东湖汤汤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战胜疫情需要你我参与。确诊疑似慢慢清零,封闭的城市逐渐开放,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线战士功不可没,但也离不开重复着摸查检测的社区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其中不乏许多青年学生。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不顾危险、不计回报,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热情抒写着自己的志愿战“疫”记,展现了青年人应有的担当。